尼基与弗洛是一对儿女亲家,国内但二人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国内尼基严谨,做任何事都保持一种巨人作风,但弗洛就比较随和、开放。这两位炯异的人对即将离开罗马尼亚远赴美国的孩子们也持不同意见,一个希望儿女留在身边,另一个坚决支持出国,尼基的女儿因此更喜欢弗洛,到了美国后也给他写信,尼基因此心理不平衡,最终选择了谋杀弗洛里...
尼基与弗洛是一对儿女亲家,国内但二人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国内尼基严谨,做任何事都保持一种巨人作风,但弗洛就比较随和、开放。这两位炯异的人对即将离开罗马尼亚远赴美国的孩子们也持不同意见,一个希望儿女留在身边,另一个坚决支持出国,尼基的女儿因此更喜欢弗洛,到了美国后也给他写信,尼基因此心理不平衡,最终选择了谋杀弗洛里...
回复 :法国人自己拍摄的关于18世纪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生平传奇,由大鼻子扮演的巴尔扎克是本片最大的看点,电影围绕着这位桀骜不驯的怪才不平淡的一生,把他的婚姻、爱情、小说创作和家庭关系一一进行剖析,突破了过往对巴尔扎克的完美塑造,将他描绘成一个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风流倜傥、最后因痴肥而卧床不起的失败男人--也许事业上是成功者,但生活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阿尔当扮演的女子是巴尔扎克在生命弥留时的最大安慰,整部戏很有文艺味道,影片将那无可奈何式的人生落幕表现得很哀惋。
回复 :唐可大学毕业,因对父亲过度控制自己的人生而苦闷。无意间他看到一张青蛙卡壳照片,由此被激励,暗下决心改变。几经周折,唐可成了一名快递员,结识了一群同事。最终他告别长期的生活枷锁,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回复 : 电影根据小说《告别夹边沟》改编。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在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里,三千多名甘肃省“右派分子”被遣送到此,接受“收容”和“管教”。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那场著名的大饥荒很快把这里变成人间炼狱,农场内一半以上的“右派”因饥饿而死。1960年12月,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刘澜涛在兰州主持召开会议,“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幸存者才得以从61年一月后陆续遣返原籍。影片从原著有19个故事里选取了三个作为基础:《上海女人》、《逃亡》和《一号病房》,剧组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找到了照片、文字、书信,(对故事)重新结构、重新调整,成为了现在的影片。“夹边沟”是什么?和“奥斯维辛”一样,这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事件、一段历史——一段事后人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残酷历史。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在这个..